Skip to main content

拓片 1, 1933-10, undated

 File — Box: 151, Folder: 1
Identifier: 0087_PER_MaKiam_Series_8_Folder_1

主要依參考編號(1-40)排列如下:

-《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拓本 2 冊;各 32 x 19 公分。墨拓經折裝(晚清拓)。原石刻於唐會昌元年。楷書碑帖。原書名《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
 題簽:明拓玄秘塔碑 信白題首
 參考編號:1 (barcode: 004979880, 004979881)

-《新移石經記》。黎持作;安宜之書;安民鐫。拓本 1 冊;26 x 16 公分。墨拓線裝(清末拓)。原石刻於北宋元祐五年。內容包括:
 1) 尹玉羽勸誘劉鄩搬遷石經的事蹟
 2) 鈐印:〇瑚冀印(白文)、〇彝〇 (朱文)
 3) 題識:二十四年九月遊太原所得 季明。
 封面題:《移石經記》,並蓋有朱文鈐印
 參考編號:2 (barcode: 004979882)

-《等慈寺碑》。顏師古撰文。拓本 1 冊;34 x 21 公分。墨拓線裝(清末拓)。原石刻於唐初。楷書碑帖。記述唐太宗李世民破王世充、竇建德後,在戰處建寺,超度陣亡將士之事。原書名《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
 題簽:初搨等慈寺碑。鈐印:貫、鑑品
 參考編號:3 (barcode: 004979883)

-《受禪表》。拓本 1 冊;36 x 21 公分。墨拓經折裝(近拓)。原石刻於三國・魏黃初元年。隸書碑帖。記述漢獻帝禪位於魏王曹丕之事。又名《受禪碑》。題簽:《漢受禪表》
 參考編號:4 (barcode: 004979884)

-拓片 6 葉;32-39 x 32-3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1 (barcode: 004979885)

 拓片 2 葉;32-33 x 90-12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2 (barcode: 004979886)

 拓片 1 葉;64 x 4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3 (barcode: 004979887)

 拓片 1 葉;64 x 6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4 (barcode: 004979888)

 拓片 1 葉;63 x 13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題識:雙龍別本無
 參考編號:5.1.5 (barcode: 004979889)

 拓片 1 葉;63 x 11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6 (barcode: 004979890)

 拓片 1 葉;63 x 16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7 (barcode: 004979891)

 拓片 1 葉;64 x 112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8 (barcode: 004979892)

 拓片 1 葉;56 x 6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9 (barcode: 004979893)

 拓片 1 葉;63 x 11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10 (barcode: 004979894)

 拓片 1 葉;64 x 11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參考編號:5.1.11 (barcode: 004979895)

 拓片 1 葉;63 x 5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漢代。四川高頤闕石刻(雜拓圖)
 附:信封 1 個。信封面:高公闕多雙龍一人持刀 大小三十九張
 參考編號:5.1.12, 5.2 (barcode: 004979896, 004979897)

-拓片 1 葉;81 x 7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宋代。《禹蹟圖》。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位於陝西西安碑林
 參考編號:6 (barcode: 004979898)

-拓片 1 葉;35 x 4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西晉太康年間。殘磚。
 附:手稿 1 張:彩圖;28 x 6 公分。釋文:
   永和東晉穆帝年號共十二年乃曆三四五—三五七 太宗玄武帝年號共十年公元二八〇—二八九。鈐印:不〇 巧〇
 參考編號:7 (barcode: 004979899)

-拓片 4 葉;各約 24 x 1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晉永和年間。磚銘。釋文:永和
 參考編號:8 (barcode: 004979900)

-拓片 4 葉;各約 24 x 1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西晉太康年間。磚銘。釋文:大〇
 參考編號:9 (barcode: 004979901)

-拓片 2 葉;28 x 34, 34 x 2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磚圖
 參考編號:10 (barcode: 004979902)

-拓片 2 葉;各約 14 x 3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磚圖
 參考編號:11 (barcode: 004979903)

-拓片 2 葉;各約 30 x 3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石
 參考編號:12 (barcode: 004979904)

-拓片 1 葉;31 x 3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晉代?]。畫像磚。鈐印:祠生眼福(白文)
 參考編號:13 (barcode: 004979905)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49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人。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1 (barcode: 004979906)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50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壽。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2 (barcode: 004979907)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49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百。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3 (barcode: 004979908)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50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戒。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4 (barcode: 004979909)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50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蘭。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5 (barcode: 004979910)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49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香。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6 (barcode: 004979911)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50 x 51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四。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7 (barcode: 004979912)

 泰山石峪金剛經。拓片 1 葉;49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散拓)。釋文:時。原石刻於北齊天保年間
 參考編號:14.8 (barcode: 004979913)

-拓片 1 葉;71 x 109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清代。佚名行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附:信封 1 個。致馬鑑。郵戳日期:19 MAR 49。信封面:東波書大江東去詞
 參考編號:15 (barcode: 004979914)

-拓片 1 葉;23 x 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新莽。古錢幣。釋文:壯泉亖十。附:
 1) 手稿 1 張;19 x 10 公分。釋文:
  佩孚將軍所饋也。入土凡三次,上有四色,其左呈半透明白色,識者謂係水浸。中(大部)呈紅色(係血浸)。右呈不透明牙黃色及似石灰色(土與石灰浸)。此外有景物,細審之,可隐約見一人衣冑甲,發弓矢,旁則有似鹿者二,其占面積物約一指印範圍。至低格於一項願姊作主。背書:請彤姊筆呈 季老 恒託 三十。
 2) 信封 1 個。致 Dr. K. Ma 。信封面:壯泉四十、Enclosed cheque for $50
 參考編號:16 (barcode: 004979915)

-拓片 1 葉;146 x 62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唐代。(唐)嚴武書《救苦觀音菩薩像銘》。附:信封 1 個。致馬鑑
 參考編號:17 (barcode: 004979916)

-《最初精拓爨龍顏碑》。民初。拓本 1 冊;31 x 18 公分。墨拓線裝。影印本。原石刻於南朝宋大明二年。爨龍顏墓誌銘。王孝禹題跋。
 封面題:最初拓爨龍顏碑。蝴蝶裝。上海:有正書局總發行
 又名《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甯州刺史邛都縣候爨使君之碑》 (Note 2)
 參考編號:18 (barcode: 004979917)

-拓片 1 葉;99 x 5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右側榜題:孝婦趙夫人字義文
 參考編號:19.1 (barcode: 004979918)

 拓片 1 葉;69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
 參考編號:19.2 (barcode: 004979919)

 拓片 1 葉;176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有複本 2 葉(各約 176 x 69 公分)
 參考編號:19.3, 19.6, 19.7 (barcode: 004979920, 004979923, 004979924)

 拓片 1 葉;69 x 7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
 參考編號:19.4 (barcode: 004979921)

 拓片 1 葉;102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榜題:南常趙賣字未定、賢儒趙椽字元公
 參考編號:19.5 (barcode: 004979922)

 拓片 1 葉;204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
 參考編號:19.8 (barcode: 004979925)

 拓片 1 葉;119 x 3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
 參考編號:19.9 (barcode: 004979926)

 拓片 1 葉;59 x 7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四川新津畫像石
 參考編號:60.3.6 (barcode: 004980272)

-拓片 1 葉;57 x 6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麟德元年。《霍達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1 (barcode: 004979928)

-拓片 1 葉;57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隋大業十二年。《唐直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釋文:
 公諱直字子政京兆長安人其先后稷之後也上祖晉昌公祖旭魏衛大將軍濟陰平原二郡太守司空府長史考穆周國子博士尙書禮部郞中銀靑光祿大夫國子祭酒薨贈齊州刺史君幼含岐嶷早播英猷文德有門無墜斯在起家大學生尋以眀經被廌蒙授越王府記室仍加內史治都督大象之初治行軍元帥府兵曹又任相府記室〇遷洺州平恩縣令開皇元年以勳授都督又本縣令清江公版名為縣主薄十八年 勅授遼東行軍〇管司馬仁壽三年授太府寺丞大業元年任河南縣丞十年勳授建節尉十一年 詔除齊郡丞惟公識度清高風神悸曠跡遊朝市心王江湖其書也無勞百遍之功其歛也有耻一人之敵誠孝自天仁發卛性行為仕則動必時師者也何圖命不我期奄先朝露鳴呼哀哉大業十二年八月五日薨於齊郡之公〇春秋六十有四即以其年歲次丙子十月甲申〇二十六日己酉〇窆於河南邵河南縣靈淵鄉翟村西南二里略此芳猷乃為銘曰
  粵胤三皇承〇兩漢丹書彪炳綠圖輝〇惟規惟矩何崖何岸水泒池分〇移珠散一生忽盡三泉不開風悲曉樹泉寒夜臺墳深煙自密地逈雁空來
 參考編號:21.2 (barcode: 004979929)

-拓片 1 葉;57 x 6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龍朔三年。《唐侯君夫人郭子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3 (barcode: 004979930)

-拓片 1 葉;57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天寶十二年。《唐暴庄及妻武氏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4 (barcode: 004979931)

-拓片 1 葉;64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大中八年。《張談英及妻劉氏墓誌》。首題:唐故南陽張府君兼故夫人彭城劉氏合祔墓誌銘並序。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5 (barcode: 004979932)

-拓片 1 葉;34 x 3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魏武定二年。《陳平整銘記》。鈐印:凡將齋藏石(白文)
 參考編號:21.6 (barcode: 004979933)

-拓片 1 葉;34 x 3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朝。《魏碑殘石》。釋文:知革臨〇 〇矜肆業〇 〇涼蕃王戒 郊綠野吐〇 乎兼濟〇。鈐印:凡將齋藏石(白文)
 參考編號:21.7 (barcode: 004979934)

-拓片 1 葉;57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齊武平五年。《大齊魏翊軍墓誌銘,又名,魏懿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8 (barcode: 004979935)

-拓片 1 葉;57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魏永安二年。《元馗墓誌》。首題:魏故使持節征東將軍青州刺史元君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9 (barcode: 004979936)

-拓片 1 葉;57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魏正光二年。《魏故宮御作女尚書馮女郎之誌,又名,馮迎男墓誌》。鈐印:馬氏凡將齋藏石(朱文)、馬衡審定(白文)
 參考編號:21.10 (barcode: 004979937)

-拓片 1 葉;67 x 6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代。《吉塚銘》。鈐印:凡將齋藏石(白文)
 參考編號:21.11 (barcode: 004979938)

-拓片 1 葉;142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高頤墓闕》。釋文:漢故益州太守 陰平都尉武陽
 參考編號:22.1 (barcode: 004979939)

 拓片 1 葉;136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高頤墓闕》。釋文:令北府丞舉孝 廉高君字貫光
 參考編號:22.2 (barcode: 004979940)

 拓片 1 葉;144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高頤墓闕》。釋文:漢故益州太守 武陰令上計史
 參考編號:22.3 (barcode: 004979941)

 拓片 1 葉;140 x 49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高頤墓闕》。釋文:舉考廉諸部從 事高君字貫方
 參考編號:22.4 (barcode: 004979942)

-拓片 1 葉;50 x 12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1 (barcode: 004979943)

 拓片 1 葉;49 x 87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有複本 1 張(49 x 87 公分)
 參考編號:22.5.2 (barcode: 004979944)

 拓片 1 葉;50 x 14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3 (barcode: 004979945)

 拓片 1 葉;50 x 15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4 (barcode: 004979946)

 拓片 1 葉;49 x 130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5 (barcode: 004979947)

 拓片 1 葉;50 x 84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6 (barcode: 004979948)

 拓片 1 葉;49 x 8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有複本 1 張(49 x 84 公分)
 參考編號:22.5.7 (barcode: 004979949)

 拓片 1 葉;49 x 85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8 (barcode: 004979950)

 拓片 1 葉;48 x 8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9 (barcode: 004979951)

 拓片 1 葉;49 x 85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10 (barcode: 004979952)

 拓片 1 葉;49-50 x 139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2 張黏貼為一
 參考編號:22.5.11 (barcode: 004979953)

 拓片 1 葉;49 x 87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12 (barcode: 004979954)

 拓片 2 葉;各 50 x 84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畫像石
 參考編號:22.5.13-22.5.14 (barcode: 004979955, 004979956)

-拓片 1 葉;119 x 119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唐代。《暮春題龍日寺西龕石壁詩》。(唐)嚴武撰并書
 附:信封 1 個。致馬鑑。信封面:望隊 唐嚴武題龍日寺西龕石壁
 參考編號:23.1, 23.2 (barcode: 004979957, 004979958)

-印刷品 1 張;61 x 37 公分。原石刻於唐貞觀九年。民國初年印。《故太原王夫人墓誌銘并序》拓片,共二張。附:
 1) 油印本 1 張。隋王夫人墓誌釋文
 2) 信封 1 個。致 Professor Ma Kiam。有郵票。郵戳日期:29 Dec 1950。信封面:王夫人墓誌 隋大業三年 清光宣間築 廣九路東石碑發現石藏羅君原覺象
 參考編號:24.2.1, 25.1 (複製品), 25.2 (油印釋文), 25.3 (信封) (barcode: 004979960, 004979964, 004979965, 004979966)

-印刷品 1 張;49 x 32 公分。原石刻於唐貞觀九年。晚清拓。民國初年印。廣州石碑刻字 6 片
 附:信封 1 個。致 Professor Ma Kiam。有郵票及郵戳。信封面:
 王夫人墓誌銘 隋大業三年 民國初年廣州石牌 婆羅廟出土 欽州分茅嶺石刻 楊君墓誌銘 唐
 參考編號:24.2.3 (複製品), 24.3 (信封) (barcode: 004979962, 004979963)

-印刷品 1 張;83 x 152 公分。原石刻於唐貞觀九年。晚清拓。民國初年印。《欽州分芧嶺石刻》拓片。
 釋文一:
 此石立於欽州分芧嶺為中國極南之城乃有此異文〇不可〇衝山峰頂有岣嶁碑丹陽延陵李子墓有孔子題碑十字人此不識人成〇至篤然試問誰能論此偽者楊丹庵桻岣嶁碑有文旅忘家句講與書之予弗子文文古迴〇然外廣得讀之書我鞏〇曾讀之我筆不〇升廣亦不〇此外廣之偽飛岣嶁之偽也吾以為岣嶁延陵二石此為中國至寶之真物乃吾國人自〇而棄之講之謬也岣嶁固不能定為禹碑然以〇高〇段之必夏〇〇文字是于〇體類墨西哥交〇支墨領峽〇〇以景物此文作竹棄形或亦無四千年錄三曲之文字惟道家將蒃有以系一體此碑陰既有能〇〇〇火五字〇〇道家物然亦無漠〇〇〇辛丑三月冬日 南海康更牲父題 鈐印:雪之、康〇〇〇
 釋文二:
 〇〇漢之郡國此刻行筆亦似漢時古隸字名不可識若玀玀文雜其閒耶漢世曰難民六代曰俚家之以來曰玀玀其文略似漢文如女真高〇 刻印:雪〇〇〇 也 〇南仲〇〇翁觀記 刻印:〇日〇
 參考編號:24.2.2 (複製品) (barcode: 004979961)

-拓片 1 葉;49 x 49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唐貞觀九年。《大唐楊君墓誌銘并序》。楊華墓誌
 參考編號:24.1 (barcode: 004979959)

-拓片 1 葉;56 x 1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熹平四年。《石經殘石》。
 釋文一:審喻之太傅 師是以教喻 諸德者也保 者也記曰虞 其人語使能
 釋文二:戊辰秋余客湘州有村叟持片名相贈上有漢人隸書細〇〇乃石經殘碑也余就其短長琢而為研〇取受墨用以存古 趙雍
 釋文三:湘中閣珍藏。附:
 1) 手稿 1 張;19 x 6 公分。《禮記・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節(節錄)》。
 2) 馬衡致馬鑑信函。25 x 25 公分。關於石經拓片之真偽
 3) 信封 1 個。有郵票。郵戳日期:2 SEP 48。信封面:馬教授季明。信封背書:漢石經文王世子偽 漢專拓片 四川新繁
 參考編號:28, 27 (信封+信函) (barcode: 004979969, 004979970)

-拓片 1 葉;50 x 50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磚銘。
 附:手稿 1 張;27 x 4 公分。釋文:
   新繁縣三會院出土 三十一年十一月三日購得
 參考編號:29 (barcode: 004979971)

-拓片 1 葉;43 x 49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石殘片
 參考編號:30.1 (barcode: 004979972)

-鈐印 1 張;27 x 18 公分。朱文印。原石刻於清代。滿文檔殘片。有手寫滿洲文。
 附:信封 1 個。信封面:集聯
 參考編號:30.2, 30.3 (信封) (barcode: 004979973, 004979974)

-《玉臺名翰》。(明)徐範集;(宋)朱淑真等書。民國十九年。拓本 1 冊 (不全);27 x 16 公分。墨拓線裝(影印本)。原石刻於清代。原題名:《香閨秀翰》,為歷代才女(朱淑真、管仲姬、柳如是、葉瓊章、張妙淨等)的書法作品集。有刻印。版權頁:女子習字帖。封面:束冠男。版權頁:女子習字帖。上海:文明書局。
 印刷本殘本 (Note 2)
 參考編號:31 (barcode: 004979975)

-拓片 2 葉;各約 23 x 2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嘉靖年間?]。硯銘。釋文:
 洛〇〇通〇〇方寸波龜圖呈玄香太守中書君旦暮遇之宣神靈剛柔動靜縱复黃套易翕闢歸溪藤皇極無極開太平千古萬古昭文眀
 嘉靖癸巳八月題於碧芸館 徵明
 參考編號:32.1 (barcode: 004979976)

-拓片 1 葉;32 x 9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磚
 參考編號:32.2.1 (barcode: 004979977)

 拓片 1 葉;32 x 166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磚
 參考編號:32.2.2 (barcode: 004979978)

 拓片 1 葉;64 x 162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磚
 參考編號:32.2.3 (barcode: 004979979)

 拓片 1 葉;64 x 112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磚
 參考編號:32.2.4 (barcode: 004979980)

-拓片 1 葉;32 x 36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民國二十二年。柳州《龍城石刻》。柳宗元書寫;周耀文重刻。有方形朱文鈐印兩個。拓本左邊有缺損
 參考編號:32.4 (barcode: 004979992)

-拓片 1 葉;244 x 11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宋。《晝錦堂記》。歐陽修撰文;蔡襄書丹;邵必題額。
 附:長弓致季明信函。手稿 1 張;23 x 15 公分。簡介《晝錦堂記》碑的背景資料 (Note 2)
 參考編號:32.5 (barcode: 004979993)

-拓片 1 葉;108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畫像石
 參考編號:32.6 (barcode: 004979994)

-拓片 1 葉;約 326 x 220 公分摺成 163 x 22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宋。《平蠻三將題名》石刻。記述宋朝名將狄青、孫沔、余靖三將平定廣西儂智高起兵叛亂的事件。碑石位於廣西桂林龍隠洞石壁上
 參考編號:32.7 (barcode: 004979995)

-拓片 1 葉;43 x 2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開元三年。(唐)李邕書義淨法師的《唐少林寺戒壇銘有序》
 參考編號:33.1 (barcode: 004979996)

-拓片 1 葉;64 x 6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元和九年。《李翹墓誌》。
 附:信封 1 個。致 Prof. Ma Kiam。有郵票。郵戳日期:19 AU 48。信封面:
 唐李邕少林寺戒壇銘 開元三年 唐李翹墓誌銘 大曆十一年 李邕之子邕孫正贈書 以上唐君希公所贈希公名祖培太奕印子也
 參考編號:33.2, 33.3 (信封) (barcode: 004979997, 004979998)

-拓片 1 葉;100 x 74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唐開元十五年。《端州石室記》。李邕撰。唐代正書碑刻。
 附:信封 1 個。致馬鑑。有郵票。郵戳日期:12.3.50。背書:端州石宝記 李邕 唐開元十五年 廣東肇慶
 參考編號:34.1, 34.2 (信封) (barcode: 004979999, 004980000)

-拓片 1 葉;34 x 2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晉至五代。銘文磚刻。釋文:
 白龍元年三月十七日張。有複本 1 葉(39 x 62 公分)
 參考編號:35.1, 35.5 (barcode: 004980001, 004980005)

-拓片 1 葉;39 x 6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晉至五代。銘文磚刻。釋文:
 咸安元年辛未。有複本 1 葉(39 x 64 公分)
 參考編號:35.2, 35.8 (barcode: 004980002, 004980008)

-拓片 1 葉;38 x 6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晉至五代。銘文磚刻。釋文:
 鉮飛一年歲在戌牟。有複本 1 葉(39 x 65 公分)
 參考編號:35.3, 35.4 (barcode: 004980003, 004980004)

-拓片 1 葉;39 x 62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晉至五代。銘文磚刻。釋文:
 開平三年造。有複本 1 葉(39 x 62 公分)
 參考編號:35.6, 35.7 (barcode: 004980006, 004980007)

-拓片 1 葉;32 x 5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史太師浩上薛居實箚子]。釋文:
 義瑞堂帖一
 名公劄柬 宋史太師十七世〇劄 浩 伏以秋抄氣肅〇惟敺冾〇輔 蒙福 京師 鈞〇神相萬福浩鹿鹿之跡比以 又病丐歸田廬 上恩賜許姑俟 會慶即扁舟東指 戲鉞之府求一廛以託足當與田夫野老蔭愷悌之餘化鄙懷預切欣幸未間伏乞 對時倍萬 愛厚即前 夏立之慶不任艱艱 右謹具 呈 九 日少保右丞相衛國公史 浩 劄
 參考編號:36.1.1 (barcode: 004980009)

-拓片 1 葉;35 x 3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豐道生與薛霞川詩啟・一]。釋文:
 〇作舊懷翁集序城樓看月砍有仿二幅煩作〇此講體不可狂草是為不敬歌則可效張旭可更〇大楷數幅以贈高徒子發而乏礬〇〇何〇菴修理〇完〇〇〇〇〇〇〇廿一日〇奉〇耳〇〇〇顀不〇盡力慶〇〇。刻印:南禺。與子旂即元契家啟
 參考編號:36.1.2.1 (barcode: 004980010)

-拓片 1 葉;32 x 7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豐道生與薛霞川詩啟・二]。豐坊的《送子旂遊吳》。刻印:漁湖丹室、越、南禺外史、括陽郡圖書印
 參考編號:36.1.2.2 (barcode: 004980011)

-拓片 1 葉;32 x 5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豐道生與薛霞川詩啟・三]。
 釋文一:
 昨初五日欲請
 足下來陪縣官開〇〇〇而〇今喜是新晴〇約〇高遜齋樓東〇史竹菴羅〇塘於九日集〇上 君是高〇〇賔旦詞鼓吹〇希頤神靜宝垂與〇〇固其所也齊物論亦可 面付矣必勿〇辞至禱〇〇〇眷末道再拜霞川文學契家 七月八日預曰
 釋文二:
 區區疫末疫石能為禮〇無他寫了〇全仗足下扶持母使我跼踖無地也 生並恕
 釋文三:
 〇〇巽〇照得吾軍十七帖頗〇天〇爛〇昨石刻之〇〇速來賞之〇遲別〇府矣 刻印:南禺外史
 釋文四:
 〇〇再拜霞川文學契家
 〇翁今日晚有〇〇賞月〇〇〇〇沒酒而〇釣〇烹鷄
 參考編號:36.1.2.3 (barcode: 004980012)

-拓片 1 葉;32 x 56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有複本 1 葉(32 x 59 公分)。[豐道生與薛霞川詩啟・四]。釋文(首尾句):文學契家、霞川先生。
 參考編號:36.1.2.4-36.1.2.5 (barcode: 004980013, 004980014)

-拓片 1 葉;31 x 8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文徵明書《薛文時甫墓誌銘》。吳鼐刻原石
 參考編號:36.1.3 (barcode: 004980015)

-拓片 1 葉;32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晨草書《千字文》・[一]
 參考編號:36.1.4.1 (barcode: 004980016)

 拓片 1 葉;32 x 86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晨草書《千字文》・[二]
 參考編號:36.1.4.2 (barcode: 004980017)

 拓片 1 葉;32 x 8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晨草書《千字文》・[三]
 參考編號:36.1.4.3 (barcode: 004980018)

 拓片 1 葉;32 x 8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晨草書《千字文》・[四]]。刻印:東浙、薛晨印、薛氏子〇、河東〇齋、義瑞堂印。題識:吳鼐刻。
 跋一:
 四明薛子熙,風流文雅,才華盛著。嘗過吳,與余論書法頗合。其作楷專黃庭,行草出入二王,用正鋒,圓轉遒勁。此刻字字合作,觀者爽心忘倦,亦可謂浙中一名家矣。長洲文徵明題 刻印:徵明大印
 跋二:
 鄞文學薛君子〇博雅好古尤善書翰〇嘗聞其名〇一日過訪出示臨書千文石刻見其體象臨構法度具存筆勢圓融脫塵〇古信〇得〇〇者不能展〇〇〇〇多〇因〇〇〇〇繼〇〇之 吳下王穀祥 刻印:酉室
 跋三:
 浙東多名書家在四明若南禺外史早為一時之冠薛君子熙與南禺居同里相友〇〇〇書法〇之意矣宜其下筆輒能脫去時俗沿襲摹儗之態大都用永格而出入二王馴造畦〇將以並駕南禺因覽斯刻為之起敬識此吳人許初 刻印:許氏元複
 跋四:
 四明薛子熙篤好書學不遠千里從游於衡山太史公之門歷數季書遂大進觀此刻可見〇〇子熙少學永禪師漸窺大令右軍之戶庭故其結體行筆無近時牛鬼蛇神之怪真得持縱點化於衡翁者〇顏刑〇〇真楷名家而十二法乃出于張長史師其神不師其跡也子熙有焉 隆池山樵彭年題 刻印:孔加、碬研〇
 跋五:
 永薛子字文多至八百本其風力遒整人皆師模之也子熙習永師鈞指回腕皆合古度可謂優人聖域者且其居與豐南禺相友〇多得其筆法今出也又遊乎文衡山之門茲其所以稱師於〇〇余間而於其家〇有言〇〇〇〇八年之間室〇再完于〇〇其亦識〇〇趨于新〇〇獨〇戶于古學者〇 〇〇陸師〇〇 刻印:鉞
 參考編號:36.1.4.4 (barcode: 004980019)

-拓片 1 葉;32 x 8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選行書《千字文》・[一]
 參考編號:36.1.5.1 (barcode: 004980020)

 拓片 1 葉;32 x 83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選行書《千字文》・[二]
 參考編號:36.1.5.2 (barcode: 004980021)

 拓片 1 葉;32 x 8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選行書《千字文》・[三]。題識:癸亥中秋日四明薛選〇書。吳門吳鼎刻。刻印:薛選印、直甫
 參考編號:36.1.5.3 (barcode: 004980022)

-拓片 1 葉;32 x 7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明代。薛選書李攀龍的《太華山記》。吳應祈刻石
 附:信封 1 個。信封面:
   義瑞堂帖六種十四葉 天一閣藏石
   史太師浩上薛居實箚子 一葉
   豐道生與薛霞川 子旂 詩啓 案薛晨字子旂號霞川 四葉
   文徵明薛文時墓志銘 一葉
   薛晨草書千字文 四葉
   薛選行書千字文 三葉
   薛選正書李攀龍遊太華山記 一葉
   重修天一閣委員會贈
 參考編號:36.1.6, 36.3 (信封) (barcode: 004980023, 004980026)

-拓片 1 葉;63 x 4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南宋。有複本 1 葉(63 x 44 公分)。碑刻殘石。鈐印:馬廉(白文)。釋文:
 先生有道者也有道〇門人曰學將以修性教人雖窮老以死吾知之鄞人曾祖遭祖祚父安上〇以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〇之側享年五十娶姚氏子二人友頃〇明州熟先生之為人嘗〇吾於朱子雲得之矣其為者葬有日其家以銘〇俎間乎外弟
 參考編號:36.2.1-36.2.2 (barcode: 004980024, 004980025)

-拓片 10 葉;10-35 x 22-5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至晉。漢磚
 參考編號:37.1.1-37.1.8, 37.1.10, 37.1.11 (barcode: 004980027, 004980028, 004980029, 004980030, 004980031, 004980032, 004980033, 004980034, 004980036, 004980037)

 拓片 1 葉;17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至晉。漢磚。藍色鈐印:曾佑蓀印(白文)。題識:橋梁磚
 參考編號:37.1.9 (barcode: 004980035)

-拓片 1 葉;45 x 25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至晉。塔磚。釋文:〇万殷施
 參考編號:37.2.1 (barcode: 004980038)

-拓片 2 葉;各約 44 x 24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東漢至晉。塔磚。釋文:〇居〇與一家砌第五級
 參考編號:37.2.2-37.2.3 (barcode: 004980039, 004980040)

-拓片 1 葉;22 x 37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北周保定年間。趙國公招阿育王造像記。
 題識:石藏成都少城公園民眾教育館。有鈐印
 釋文:[益]州總管〇〇趙國公招敬造阿育王像一軀
 附:信封 1 個。致馬鑑。信封面:
 漢專拓片 成都少城公園 塔專拓片 又 趙國公造阿育王象記 又
 參考編號:37.3, 37.4 (信封) (barcode: 004980041, 004980042)

-拓片 1 葉;31 x 25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漢晉。殘磚或殘碑刻字
 參考編號:38.1.1 (barcode: 004980043)

 拓片 1 葉;34 x 22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漢晉。殘磚或殘碑刻字
 參考編號:38.1.2 (barcode: 004980044)

 拓片 1 葉;36 x 23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漢晉。殘磚或殘碑刻字。鈐印:定海方若得來(朱文)
 參考編號:38.1.3 (barcode: 004980045)

 拓片 5 葉;各約 28 x 32 公分。墨拓紙本(晚清拓)。原石刻於漢晉。殘磚或殘碑刻字。鈐印:定海方若得來(朱文)
 附:信封 1 個。信封面:漢磚石
 參考編號:38.1.4-38.1.8, 38.2 (信封) (barcode: 004980046, 004980047, 004980048, 04980049, 004980050, 004980051)

-拓片 1 葉;34 x 5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一?],包括董其昌書:
 1) 李世民之《秋日斅庾信體》(不全)
 2) 李世民之《八柱帖》
 3) 李治之《枇杷子帖》・[一]
 參考編號:39.1.3 (barcode: 004980054)

-拓片 1 葉;36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二》,包括董其昌書:
 1) 李治之《枇杷子帖》・[二]
 2) 李治之《叔藝帖》・[一]
 參考編號:39.1.2 (barcode: 004980053)

-拓片 1 葉;36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三?],包括董其昌書:
 1) 李治的《叔藝帖》・[二]
 2) (晉)張華的《女史箴》・[一]
 參考編號:39.1.1 (barcode: 004980052)

-拓片 1 葉;35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四》,包括董其昌書:
 1) (晉)張華的《女史箴》・[二]
 2) 虞世南的《賢兄帖》
 3) 庾信的《枯樹賦》・[一]
 參考編號:39.1.4 (barcode: 004980055)

-拓片 1 葉;35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五》,包括董其昌書:
 1) 庾信的《枯樹賦》・[二]
 2) 顏真卿的《蔡明远帖》・[一]
 參考編號:39.1.5 (barcode: 004980056)

-拓片 1 葉;35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六》。董其昌書顏真卿的《蔡明远帖》・[二]。題識:思翁 刻印:昌
 參考編號:39.1.6 (barcode: 004980057)

-拓片 1 葉;35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七》。董其昌書顏真卿的《與郭僕射書》(不全)。題識:宋〇貢朱〇書
 參考編號:39.1.7 (barcode: 004980058)

-拓片 1 葉;35 x 68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臨唐人八》。
 題識:皆出於顔平原爭坐位帖余過曲阿憩宛〇山堂 二酉〇丈出唐榻爭坐位帖息示神采奕奕為臨此經與東文不能多合〇法善也〇〇 董其昌
 刻印:董玄宰、宗伯學士
 參考編號:39.1.8 (barcode: 004980059)

-拓片 1 葉;34 x 80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不自棄文一:袌沖齋石刻》。刻印:大雅、〇盦、長白吉父斌良書畫圖記、抱沖齋鑑賞印。趙孟頫書朱熹的《不自棄文》
 參考編號:39.2.1 (barcode: 004980060)

-拓片 1 葉;36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不自棄文二:[袌沖齋石刻]》。趙孟頫書朱熹的《不自棄文》
 參考編號:39.2.2 (barcode: 004980061)

-拓片 1 葉;35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不自棄文三:[袌沖齋石刻]》。趙孟頫書朱熹的《不自棄文》
 參考編號:39.2.3 (barcode: 004980062)

-拓片 1 葉;34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不自棄文四:[袌沖齋石刻]》。趙孟頫書朱熹的《不自棄文》。跋一:
 夫人莫不成於勤苦,而敗於自棄,蓋自棄者知善之當為,自以為不能如此,絶之而不為,所以百事無一可成而為下人矣。至大三年十一月至日翰林院承 旨榮祿大夫
 參考編號:39.2.4 (barcode: 004980063)

-拓片 1 葉;35 x 6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不自棄文五:[袌沖齋石刻]》。趙孟頫書朱熹的《不自棄文》。跋二:知 制誥兼脩 國史吴興趙孟頫書于松雪齋。刻印:趙氏子印、松雪齋、瓜爾佳氏、斌笠耕珍藏
 參考編號:39.2.5 (barcode: 004980064)

-拓片 1 葉;35 x 81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陋室銘一》。劉禹錫。刻印:繡衣使者、斌良之印、禱晶上、永存珍秘、蘇彎尼瓜爾佳氏長白苙耕斌良鑑賞書畫印
 參考編號:39.3.1 (barcode: 004980065)

 拓片 1 葉;35 x 7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陋室銘二》。劉禹錫
 參考編號:39.3.2 (barcode: 004980066)

 拓片 1 葉;34 x 5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嘉慶二十五年。《陋室銘三》。劉禹錫。題識:子昂。刻印:趙氏子印
 附:手稿 1 張。釋文:
   三號唐改風花殘川 五際人人治口且闊皆八頁
   四號不五時勤知陋綠盧八頁
 參考編號:39.3.3, 39.4 (字條) (barcode: 004980067, 004980068)

-拓片 2 葉;19-21 x 16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清道光十六年。硯銘。
 釋文:人玩其華我取其實敢露鋒稜求對天日圓則易滑文不勝質守正存真所其無逸集成曰銘研即〇〇為家訓 〇道光十有六年名乎〇〇 筱珊伯子 刻印:萬、年
 右邊款:刻印:趙氏家藏
 左邊款:伯山寫給弟子〇〇〇 子孫永保用之
 參考編號:40.1 (barcode: 004980069)

-拓片 1 葉;71 x 48 公分。墨拓紙本(清拓)。原石刻於秦始皇廿八年。《泰山秦刻石,又名,封泰山碑》。十殘字拓本。
 題識:秦李斯篆書泰山頂玉女池上志稱宋劉跋蔡〇文〇可讀〇百四十六字明嘉靖間移今碧霞祠東座僅存廿九字乾隆庚中燬於火後人摹刻〇〇邑〇最〇光又動于縣〇土地祠後岱廟本亦〇唯存明本而已〇〇〇〇〇石生〇〇理〇〇江夢〇〇〇〇〇〇〇頂有趙〇人年九十〇〇十年〇〇玉女池見〇石〇〇〇字〇〇蔣怕土〇〇明府〇邑人〇〇〇蘭〇〇〇〇井求之得成石二〇〇十字摹勒郡成父廟〇以〇〇〇如諸先生題跋而以〇石刻於山頂東嶽〇西〇〇之〇〇〇海金石〇所謂〇〇〇也跋名〇〇〇所成秋〇芷〇方〇〇以所藏廿九字拓本屬摹〇〇〇公輸子祠〇〇好古者以求殘石十字以摸本神氣不若也壬辰四月〇〇〇西〇圮〇〇〇〇〇殘石於瓦礫中〇〇〇〇〇〇〇之山下〇〇道院〇間〇易以守〇〇〇〇沒〇
 道光壬辰仲夏崇川徐宗幹識 防城長〇〇書。鈐印:鄞馬鑑季明藏(朱文)
 參考編號:40.2 (barcode: 004980070)

-拓片 1 葉;63 x 39 公分。墨拓紙本(近拓)。原石刻於唐開元廿六年。《唐玄宗投紫蓋洞簡記》。莊嚴撰。有馬衡親筆題跋。題識:唐玄宗投紫蓋洞銅簡 五弟清賞。鈐印:衡、鄞馬鑑季明藏(朱文)。附:
 1) 照片 1 張:彩色;13 x 20 公分。貴州紅崖石刻
 2) 信封 1 個。信封面:
  (一)紅崖古字照相 青州永甯
  (二)南唐二徐題名 南京棲霞
  (三)劍臘島篆拓片
  (四)泰山秦刻石磚字
  (五)唐玄宗投紫盖洞銅簡拓片
 參考編號:40.3, 40.4 (照片), 40.5 (信封) (barcode: 004980071, 004980072, 004980073)

Dates

  • 1933-10, undated

Language of Materials

In Chinese

Conditions Governing Access

Note 1: Contains personal data or sensitive information; access restricted

Conditions Governing Use

Note 2: Copyright restrictions may apply

Extent

10 linear feet

Creator

Repository Details

Part of the CUHK Library Archival Collections Repository

Contact:
Special Collections Reading Room
3/F,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