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受訪者檔案編號 024, 2011-07-30 - 2011-10-08

 Series
Identifier: 0089_COLL_1967_Series_24

受訪日期:2011 年 7 月 30、8 月 27 日、9 月 24 日及 10 月 8 日
訪談語言:廣東話
受訪者性別:男
文件包括:
 11 sound files (MP 3) (08:48:39) : digital, sound
 11 transcripts (.pdf) (225 pages in various pagings) : text files
 1 synopsis (.pdf) (4 pages) : text file

受訪者背景:
受訪者香港出生,在聖士提反堂幼稚園、真光女子中學小學部、金文泰中學接受教育。出獄後編輯《新晚報・學生樂園》周日「風華版」,1970 年代任數學教師,1981 年受邀加入香港工聯會轄下華南旅行社任副總經理。後轉到同系華南發展公司工作,協助國營工廠轉化及技術改造。1980 年代後期成立新駿公司,協助外商在內地設廠,同時為內地引入生產線。
1967 年 8 月下旬,受訪者與培僑中學一名學生一同運送蚊型報,途中被警察搜出傳單而被捕。被控數項罪名,包括藏有煽動性標語。判監十八個月。

訪談提要:
錄音段落:01
個人及家庭背景。父親在內地曾任化工廠長,來香港後當教師、旅行社經理。外祖父是何世昌藥廠創辦人,當過東華三院及保良局總理。母親在香港出生,婚後為家庭主婦,1950 年代開始在香港招商局航運部工作。受訪者入讀聖士提反堂幼稚園及真光女子中學小學部。筆名石中英。1962 年參加香港第一屆升中試獲派金文泰中學。十六歲中五畢業。曾當數學教師八年。第一份工作是編輯。受訪者十歲時,父母因母親堅持在招商局工作而離異。透過中學時期兩名要好同學梁中昀和謝鏡添,開始接觸工人階層。在工人背景同學家裏感受到溫暖。三人一同參加口琴隊,1965 年、1966 年在大會堂音樂廳演奏口琴。透過一位姓何的女老師接觸有關祖國的書籍。小六時曾跟母親參加香港華人文員協會活動。續談何老師在跑馬地家中的讀書會。1960 年代初殖民地青年人的身份疑惑。

錄音段落:02
續談到跑馬地參加讀書會,看小說、唱歌,增加對新中國的認識。1965 年中三暑假,謝鏡添組織同學到廣州參觀,認為內地比想像中好。再談 1960 年代的身份疑惑,傾向認同新中國。讀書會進行至 1967 年,因臨近會考而停止。1966 年讀中四,開始經常住在謝鏡添家。大坑木屋區居住環境簡陋,但投入謝鏡添的家庭,生活開心。1963 年經由謝鏡添接觸《青年樂園》,為《青年樂園》派報。參與《青年樂園》活動的多為非左派學生。1963 至 1967 年參加《青年樂園》活動。

錄音段落:03
續談為《青年樂園》派報。《青年樂園》舊書活動。《青年樂園》編輯對學生親切。再談跑馬地讀書會研讀文化大革命公告,受訪者革命思想萌芽。1967 年上半年曾戴毛澤東象章上學。1967 年 5 月初考完中學會考後,開始留意新蒲崗人造膠花廠事件,曾到大有街觀看,對工人被鎮壓感到氣憤。1960 年代警察貪污等問題造成抗議情緒。透過報章和電台知悉新聞時事、內地消息。1965 左右開始家住北角書局街, 1967 年目擊搜查華豐國貨公司、海陸空搜查新都城大廈、電車廠事件,感覺忿怒,故欲反「建制」改變社會。曾因躁動情緒無故損毀一路邊電單車車頭玻璃。同情工人加上民族思想而參與反抗,認為當時已是情緒上的暴徒。曾向警察投擲石塊。在金文泰中學組織戰鬥隊(金文泰中學學生鬥爭委員會),印刷派發蚊型報、張貼大字報,及在學校迎新日展示橫額。學校出於恐懼要求曾被警方問話未被檢控的學生退學。受訪者聽聞緊急法令實施,但不知具體內容。1967 年 8 月下旬與培僑中學一名學生一同運送蚊型報,從大坑木屋走向山下途中被警察搜出傳單,遭到毆打,二人被捕,押送灣仔警署。

錄音段落:04
在灣仔警署招留七天。在雜差房被盤問,被警員圍踢及逼飲頭髮水。灣仔警署拘留所環境。受訪者自言是第一個被捕官校學生,被帶至警察政治部問話,解釋左傾思想來源。一周後從灣仔警署轉到域多利拘留所。域多利拘留所環境。與黑社會成員同囚。描述域多利監獄、中央警署、中央裁判司署三合一建築結構。被控數項罪名,包括藏有煽動性標語。拘留期間父母分別前來探望,態度迥異:母親要求堅持鬥爭不認罪,父親建議認罪及離港。受訪者堅決不認罪,至今不悔。被判入哥連臣角赤柱感化院一星期,感化報告向法官建議判處遞解出境。被感化院院友圍毆。被感化院長罰徒手洗廁所一星期。候審期間被毆被虐更堅定對抗決心。再次上庭,判監十八個月。聞判決後在庭上叫口號,認為判決屬意料之內及不公義。1967 年 9 月下旬被送赤柱監獄服刑。獄中思想偏激,不接受父親探監。

錄音段落:05
續談被送住赤柱監獄服刑。赤柱囚室環境。YP 倉「收人」。國慶前的三天絕食抗爭。YP 的組織。獄中工作為車衣及織籮。爬上囚室天窗說話及進行獄中人聲「廣播電台」。戰友們在獄中被稱為「老祖」或「暴動犯」。金文泰戰鬥隊員在受訪者出事後潛逃。外間運入雲南白藥。在囚時不清楚「六七事件」事態發展。在獄中幻想香港解放。戰友間討論會否為「義」犧牲。談個人入獄經歷的得着。1968 年 9 月中下旬出獄,培僑校車接到培僑校舍出席千人師生歡迎會。被安排到《新晚報》〈學生樂園〉當編輯。曾獲邀隨國慶團到北京,後改由其他人參加。出獄後成為學界鬥委會常委,籌辦國慶活動。以官校學生身份出席《大公報》大廈舉行的「六七事件」中外記者招待會。出獄時並不知道鬥爭已經失敗。續談被安排到《新晚報》〈學生樂園〉任編輯,工作包括每天送稿到《新晚報》。

錄音段落:06
談《新晚報》工作時認識的人物。在〈學生樂園〉位於天樂里的讀者俱樂部負責舉辦學生活動。寄宿《新晚報》學生讀者中心。出獄後過著似清教徒的信仰生活,為嘗苦自願減薪。〈學生樂園〉舉辦技能興趣班。《新晚報》創辦「風華版」。1973 年《新晚報》決定取消〈學生樂園〉版,〈學生樂園〉轉型為社團雅健體藝社。在聖思定英文中學任教數學,搬到母親宿舍同住。撰文批判托洛斯基主義。

錄音段落:07
起筆名為石中英。1975 年出版短文集《我愛秋風勁》。談《七〇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不同及左派不同派別思潮。在《新晚報》「風華版」發表批判托派文章,引來托派人士圍攻。三聯書局邀請撰寫有關托洛斯基主義的書,受訪者和書局在完稿後同意放棄出版,受訪者將已排版未印刷的原稿燒掉。《文匯報》張雲峰舉行托洛斯基主義思潮討論會。四人幫倒台後,受訪者決定封筆,個人思想亦起變化。1977 年 9 月入萃華書院任教數學。1977 年報讀樹仁學院夜校,修讀中文歷史。再談雅健體藝社,受訪者帶班組及安排學生到內地旅遊參觀。

錄音段落:08
經營旅行社、奪標體育用品公司和時代電腦軟件公司。1981 年受邀加入工聯會轄下華南旅行社任副總經理,為工友安排內地旅行團。發機票給羅海星到北京探望羅孚。協助開辦巴黎粵海酒店。轉入華南發展公司工作,協助國營工廠轉化及技術改造。比較中國旅行社及華南旅行社。1987 年底、1988 年初離開華南發展公司。

錄音段落:09
從批托到停止批托,覺悟政治思想中沒有永恆真理。

錄音段落:10
續談離開華南發展公司後經營新駿公司,引進十多種不同生產線至內地。協助法國湯姆遜公司(Thomson)在內地設立電視顯象管工廠。新駿公司收入主要為外國公司繳付的服務費和佣金。1985 年協助在法國開辦第一間中資酒店:巴黎粵海酒店。談在內地經營的業務。「六七經歷」對生活的影響。1987、1988 年申請移民澳洲,獲發良民證(無犯罪紀錄證明書),家人入籍澳洲。家人 1992 年搬到澳洲柏斯,2000、2001 年回流香港。認為參與「六七事件」者是政治犯不是刑事犯或暴動犯,特區政府應分清是非及解決問題。

錄音段落:11
受訪者有將「六七經歷」告知妻子兒女。希望社會多了解「六七事件」。受訪此刻的社會氣氛令受訪者聯想到 1967 年的情況。認為應從「六七事件」汲取教訓,避免社會暴力。擔心未來警權過大。認為一國兩制存在深層次矛盾。

Dates

  • 2011-07-30 - 2011-10-08

Language of Materials

Chinese

Conditions Governing Access

1) User can read the printed synopses and/or transcripts in Special Collections Reading Room only (Sound file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until year 2027).
2) Copying sound files, synopses, and/or transcrip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Conditions Governing Use

1) Terms of use: The purpose of the use is solely for non-commercial research and/or private study.
2) User must compliant with applicable law(s) on privacy to protect the privacy rights of a person in relation to personal data (data subject).

Extent

23 item(s)

Creator

Repository Details

Part of the CUHK Library Archival Collections Repository

Contact:
Special Collections Reading Room
3/F,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