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文匯報・隨想國》, 2001, undated

 File — Box: 1, Folder: 1
Identifier: 0003_PER_XueXG_Series_1_Folder_1

包括發表於《隨想國》專欄的文章手稿。依刊登日期排列;欠缺日期則依標題筆劃排列。

• Items 1-20:

-臭氧保健。2001-04-04. 手稿 4 葉。葉面:臭氧保健(4 頁)。葉背: 工作(4 頁)

-阿瑟‧克拉克。2001-04-10.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是奇才,他的名字,不搞科技的人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喜歡看科幻小說的人一定知道他,而熱愛電影的人,更熟悉他的名字,因為由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在一九六八年公演時,是轟動影圈的一件盛事。

 一九六八年以影像來預言的未來,在今年剛好是預言那一年。克拉克的預言並未實現,不過他卻認為,半個世紀之後,預言便成真。真的嗎?恐怕得留待有幸活到那時的人來做見證了。

 在這二○○一年的今天,來回顧一下現年八十四歲,創作了《二○○一年太空漫遊》一書的作者的二三事,應該是有意義的。

 他是英國人,出生在農家,童年時便被同學戲稱為科學怪人,他畢業於倫敦英皇學院,數學和物理成績優異。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從事專欄寫作。他曾經寫過文章,認為人造衛星可以在三萬五千公里的上空和地球同步由西向東旋轉。

 他更認為,三部在軌道上的人造衛星,便可以組成一個全球性的無線電聯繫網絡。所以有人稱他是「人造衛星通訊之父」。不過他認為那是不對的,因為他只是想出這樣的意念而已,實際把人造衛星發射上太空的,是科學家。

 不過克拉克的觀念也出過錯,比如說人造衛星吧,他就認為要有工程師進駐在裏面進行維修。

 八十四歲的克拉克,現在居住在斯里蘭卡,他喜愛這個國家,是因為有一次在那裏作水肺潛水,在清澈的海底,他感受到溫暖。所以他一有空間,便往海底去尋找沉船和寶藏。他最喜愛的,是海底那有如太空中的無重狀態。可惜他已年紀老邁,不能再潛水了。

 他的預言能成真嗎?

-鯨魚的壽命。2001-04-14.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在動物之中,人類的壽命一向被認為是最長的。已知的紀錄,人類最長的壽命,是一百二十二歲。加拉帕哥斯群島的海龜是一百零六歲,黑猩猩和印度象是八十一歲,馬是五十歲,大猩猩是四十九歲,金鷹是四十八歲,鯡魚鷗是四十四歲,印度果蝠是三十一歲。那麼,鯨魚呢?

 一般認為,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壽命是和人類差不多的。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弓頭鯨的壽命比人類還長。這個發現,起初是很難令人置信的。

 發現弓頭鯨活得比人長久的人,名叫傑夫‧巴達,是一位生化學家,他發現的證據顯示,弓頭鯨的壽命超過一百年以上。

 幾年前,一位服務於阿拉斯加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的生物學家,便聽聞有人在弓頭鯨肚內發現魚叉。之後,又有六個魚叉被發現。這些魚叉是用骨頭和象牙製造的,是在阿拉斯加土著和歐洲人接觸前所用的材料。這表示,那些死去的弓頭鯨,大概是活在十九世紀的。

 那位生物學家,於是取出四十八條已被屠殺了的凍結的弓頭鯨眼球,送給傑夫‧巴達作年齡鑑定。鑑定的結果,有四條鯨魚證明年齡超過一百歲,而最老的一條,則有一百六十至一百八十五歲那麼老。

 巴達用的鑑定方法,是生化學上用的胺基丁二酸,是眼球蛋白內含有的一種胺基酸。這種方法,是自七十年代起,便用來鑑定化石的。巴達表示,他會繼續對其他品種的鯨魚作鑑定,但可惜的是,古代的鯨魚非常難找到。原因是,能找到有真實年齡的鯨魚,都是雄性的。因為雄性的鯨魚是獨行者,而雌性鯨魚卻是群體遷移游弋的。而古代人獵鯨,只會對獨行者施以殺手,成群結隊的鯨魚則不敢接近。

 人類成為最長壽的動物,恐怕需要基因工程的改進,才能超越鯨魚了。

-兩套三原色。2001-04-16.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一直都以為三原色只有一套。

 上中學的美術課時,老師教大家,紅、黃、藍,就是三原色,用這三種顏色,可以變化出各種不同的色彩。

 最近看科技雜誌,才知道電影用的照明和電視機的生產商,使用的三原色,是另外一套,不是紅、黃、藍,而是紅、綠、藍。電視的各種色彩,是靠紅、綠、藍這三種原色變化而來。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是由於我們的眼睛,對光線和顏料的感知方式不同。

 顏料是吸收光線,反射光線。眼睛處理的,是反射的光波,不同的光線波長,代表了不同的顏色。白色的光線是多種光線波長的組合。蘋果之所以會顯現紅色,是因為蘋果吸收了其他光線的波長,而反射紅色的波長範圍。

 人類眼睛內有一種特別的細胞,叫做視錐細胞,負責的便是這項工作。我們的眼睛裏,有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每一種類型感應不同的光線波長。一種看紅色特佳,一種看藍,另一種是看綠。我們可以看到的任何一種顏色,會以不同比率的三色混合來形成,而這三種顏色的集合體,便是白色。

 蘋果吸收藍和綠,反射紅。但有一種蘋果,吸收藍而反射紅和綠,形成的是黃色,這叫做附加色,因為兩種光線的波長(紅和綠)加在一起便形成一種新的顏色(黃)。

 電視機是產生光線而不是反射光線,所以會因為這種附加色而得益。所以能把紅、綠、藍組合成各種不同的色彩。

 想想看用紅色和綠色的顏料調和在一起,得出的顏色是黃色嗎?不會,得出的應該是暗棕色。因為顏料不同於電視,不能產生光線。事實上,顏料的色彩使用的是減法,是減去其他光線的波長來反射顏色。

 這便是三原色有兩套的原因。

-西方人眼中的黃色。2001-04-20.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先來看看英文字典中,和yellow黃色連在一起的字,除了中性表示顏色來形容東西之外,不好的,比好的多。事實上,好的也只是英國人用的,在yellow後面加了個boy字,金幣是也。

 加上alert,是空襲警報,加上belly,是懦夫。加上dog,是指不參加或不協助工會的工人,也是卑鄙小人。加上journalism,指迎合低級趣味的傳媒作風。

 加上peril,是為黃禍。是歐洲人把十三、四世紀蒙古人擴張至歐洲的事件稱呼。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年,黃禍論勃興,指中國等東方黃種民族的國家,是威脅歐洲的禍害,其目的只是西方帝國主義對東方的奴役和掠奪,製造輿論而已。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則輪到霸權主義的美國,害怕中國的興盛,難以獨霸,又有黃禍論的再現。

 一八九八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民眾得了一種病,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五。這種傳染病是由蚊子傳播,得病的人皮膚會變涼,呈現出一種不健康的黃色,所以西方人稱為黃熱病。上世紀三十年代,新加坡間諜高潮時期,英國人也稱之為黃熱病。

 英國小說家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裏,描述一個雙頰深陷的黃皮膚者,看著一張布滿彩色記號的比屬剛果地圖時說:「這上面有很多紅色——任何時候看都是好的,因為你知道那裏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有很多一點、兩點的藍色,有一些綠色,有一些橙色,東邊有一塊紫色,那表示拓荒的人已經高興地在喝啤酒了。不過,我要去的不是這些地方,我要走進黃色去,中間那一塊死寂的黃色,那裏的河流像蜿蜒的蛇,迷人極了,可以致人於死地。」

 黃色,在西方人的眼中,也野N表的是夢想與沉淪吧。

-漫談紅色的東西。2001-04-24. 手稿 4 葉。葉首:For 4/24

-紅葉與紅淚。2001-04-26. 手稿 4 葉。葉首:For 4/26

-紅色的美景。2001-04-28. 手稿 4 葉。葉首:For 4/28

-藍色為什麼憂鬱?。2001-04-30. 手稿 4 葉。葉首:For 4/30

-香港的服務業。2001-05-02. 手稿 4 葉。葉首:For 5/2

-泉城濟南。2001-05-06.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是清代劉鶚在《老殘遊記》對濟南的描述。濟南,正是中聯辦安排香港作家山東訪問團的第一站。當飛機開始下降時,機長便對乘客說,濟南的市花是荷,市樹是柳。

 不錯,下飛機上了車,一離開機場,走在公路上,迎面出現的,便是一株株綠意盎然的柳樹。從機場到下榻的「南郊賓館」,馬路寬闊,綠樹成蔭,觸目所見,都是現代化了的建築,心中不禁想,這就是以黑陶為標誌的龍山文化發祥地嗎?這就是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名城嗎?除了垂柳依依,怎麼不聞不見淙淙清泉?濟南的現代化腳步,邁出得好快啊!

 「南郊賓館」非常清幽,可以遠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山上的亭台,清晰可見。館外的馬路,全被兩旁的法國梧桐樹覆說A在下午的陽光下,顯得清涼。館後的小樓景區,黑松與銀杏互相映照,佔地五十餘畝的人工湖,隱約顯示出泉城風貌。

 賓館對面是植物公園,十里香的朵朵潔白花朵,在樹木新綠初葉映照下,有令人窒息的美感。園內有一處牡丹園,可惜牡丹盛開期已過,只有數朵猶在綻放淺紫的光芒。映日湖的前景是垂柳迎風搖曳,背景則是新建高樓,有融古典於現代的風味。湖邊的桔梗,盛開著美麗得令人感嘆的紫花,在小黃菊的繁花襯托下,帶著淒艷的美感。

 我知道,明日遊大明湖,一定大有可觀。

 從植物公園回到賓館,翻看濟南的介紹,才發覺這座古城所產的「濟南青」輝長岩,以及「柳埠紅」花崗岩,早已外銷到歐亞非等三十多個國家。濟南的民間藝術有呂劇、柳子戲、鼓子秧歌等,都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濟南的口號,是走向世界。三資企業已超過二千五百家,工業農業並行發展。濟南,既古典,又現代。

-趵突泉。2001-05-10.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濟南稱為泉城,到底有多少個泉?資料說有七十二個著名的泉,而最出名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之所以聞名,是其泉水分成三股一起向上噴發,高達數尺,水花飛濺,壯麗有如三堆紛飛的白雲,前人形容為「趵突騰空」,蔚為奇觀。不過,如今泉水已告急,因為地下水被抽用過多,所以泉水是有,但已難見趵突騰空的景象了,要待地下水水位回復水平,才能得見了。所以我們去看時,三個泉水口正被覆蓋住,保護其不致枯竭。

 趵突泉已圍成公園,裡面泉水處處,在一處泉水淙淙的清澈水旁,中聯辦的平副部長說,喝一口這泉水,一生無病;洗一洗臉,一生皮膚光滑。他洗了兩把臉和喝了兩口泉水,說是另一把是替老婆洗和喝的。我當然有樣學樣了,好玩嘛!

 園內還有一口漱玉泉,據聞就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里了。那口泉井很小,但很清澈,泉水不是從中央冒起,而是在一旁滲出,非常特別,似乎顯示了寫《漱玉集》的清照詞之與眾不同。確實,「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釵h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些名句,情深透切,一如泉水。

 園內的花草木石,大有可觀,盛放的十里香,有如雪瀑。新綠的楓葉別有一番柔美。疏落的新長出的芭蕉樹,清幽中有股詭異的感覺,頗像蒲松齡筆下女鬼狐仙出沒之處。

 看罷百花奇石綠葉,到李清照紀念堂買兩本仿線裝書的《漱玉泉》和《李清照詩集》,面對泉水沉吟,情懷遠飄,天上人間。趵突泉公園,值得四季常遊。

-登泰山。2001-05-19.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童年就印在腦海的話,自然在泰山山腳便想了起來。從堯舜起,幾千年來,泰山都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令這座只有一千五百四十五公尺高的山,披上了豐厚的文化色彩。

 泰山是五岳之首,但卻是以海拔計最矮小的,可是由下往上望,感覺卻是最高的。那六千六百級石階,當然不是我們一行的中年以上作家能一下子承受得住的,所以我們是乘坐登山索道到南天門附近,才分別步行到玉皇頂和日觀峰。從纜車往下望,黃得亮麗的迎春花,到處都是,間中則有紅色的梅花在點綴。泰安新聞辦的王副主任表示,如果五月中旬前後去,滿山都開滿了海棠,那才是叫漂亮。

 泰山的山,以文化為號召,泰山的水,是出了名的美麗。可是我們登頂的月份,卻是乾旱了很久,所以只能用文化的角度,去感受泰山的千古悠悠了。不過那些奇石、古松和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帶來不少驚喜。

 我想,登泰山應該適合在黃昏,在泰山上觀月,住一夜,到日觀峰去看日出的萬丈彩霞,以及雲海與遠山。不然,王守仁詩說的「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的縹緲感覺,是體會不到的。我們在大太陽下上泰山,只能走馬看花,到此一遊,在石刻書法中感受華夏的傳統文化,體會一下《詩‧魯頌‧悶宮》說「泰山巖巖,魯邦所詹。」的瞻仰心態而已。

 不過,在泰山頂用手提電話與家人通話,這卻是挺新鮮的事,於此亦可見泰安市的通訊設施,是多麼先進了。事實上,科技文明已經無處不在,古老的泰山,在現代科技的衝擊下,相信會陸續改變表面的容顏,但是,那深入民間的文化精神,希望是萬年常新,古不變吧。

-吃在泰山。2001-05-22.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人的記憶真是奇怪,人在濟南,忘了「濟南涼麵」這道名點。人在泰山南天門,卻忽然想起,可惜在那條賣吃食的街上,看不到有涼麵在賣,有的,只是「牛肉拉麵」,八元一碗,那牛肉,是微粒,比芝麻稍大,大約只有十來粒,真貴,不過麵還爽口彈牙。

 吃了一碗這麼貴的拉麵,只能回憶一下「濟南拉麵」了。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涼麵的吃法是:「率為白水所煮,將進麵時,即有生疏數小碟,陳於几,曰麵馬。意為前馬之導。」又說:「拌者,以麵本已熟,不再煮,但以加料和之而已。其作法,於麵熟時,多用涼水激之,滾起再激。冷水激過,其性微熱口,另用醋蒜、醬油、香油、韭菜拌之。」

 濟南的涼麵,據說是用麻汁、香醋、香椿、芽末、黃瓜絲、醒紅蘿蔔絲來拌。重要的是,濟南是泉城,那清冽的泉水用來激麵,一定另有一份甜美吧?而泰山水也名聞天下,在泰山頂上如果吃到這樣一碗涼麵,多好!

 其實,自古以來就流行一句話,說泰山有三美,豆腐、白菜、水,所以泰山的豆腐宴,是源遠流長的筵席。其特色有三,一是有官府菜的「三美豆腐」、「一品豆腐」、「燕菜豆腐湯」和「魚肚燒豆腐」。二是有民間菜的「疃燒」、「鍋 」、「家常」再加豆腐腦。三是不時不食的「香椿拌豆腐」和「蝦仁豆腐」,夏天的「金銀豆腐」和「菜蓉豆腐」,秋天的「疃花豆腐」和「蓬萊豆腐」,冬天的「醬爆豆腐」和「砂鍋豆腐」。

 泰山豆腐宴,精美淡雅,顯現齊魯豆腐文化的風華,具備魯菜的渾厚和純樸。可惜的是,我在泰安和泰山,卻未能一嚐泰山豆腐的神韻,不知是否因為老天不造美,缺少了泰山的水源?下次上泰山,非嚐不可。

-遊孔府。2001-05-28.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孔府在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本名衍聖公府。衍是指水的廣佈、長流,自然是表示聖道長遠地流佈下去了。衍聖公的封號,是宋仁宗賜給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的,距今已經九百四十六年。之前當然就已經對孔子一再加封了,像劉邦便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漢元帝將孔子十三代孫孔霸封為關內侯,賜食邑八百戶,黃金二百斤,宅一區,而且還加世襲封爵。漢平帝將孔子十六代孫孔均的食邑增為二千戶。

 衍聖公在當時是享有特權的貴族,宋朝等於八品官,元朝提升為三品,明初更提升為一品,地位僅次於丞相。清朝更班列閣臣之上,特釵b紫禁城騎馬,在宮中御道行走。這塊可以自由騎馬的牌子,遊孔府時便可以看到。

 遊孔府給我最深印象的,是宅第內的一幅出門必然看見的壁畫,畫的是一隻怪獸,名字叫 ,這隻 ,已經吞沒了八仙的每件寶物,還張大著口,要把太陽也吞下。這是孔府教導子孫的一幅畫,戒之在貪也。

 另外是大門旁的一副對聯,上面寫著:「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之所以印象深,是「富」這個字,沒有了寶誘W的點,而「章」字最中央那一豎,是直通頂上的那一點。別人一定會以為是錯字,因為那直通頂上那一點的筆劃,看見擦痕,一定有人想把它擦去。但那是沒有錯的,因為那樣寫的意義,是表示富而無頂,文章通天。這副對聯,寫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大煙袋鬼才紀曉嵐。

 在前堂看到一幅字,是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在十四歲時寫的「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我在台灣的時候,因為受教於張清徽老師,張老師是孔德成老師的學生,所以我們都稱孔先生為太老師。想不到在山東曲阜,得見他童年的書法。

-孔府菜人人都吃過。2001-06-03.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從山東回到香港,朋友一聽到我遊覽了「三孔」,接下來的一句話,一定是問我有沒有吃過孔府菜。我說,在曲阜吃的菜,一定有孔府家菜。為什麼?因為孔府家菜實在是太多太多,多到數也數不完。

 古代是講求禮儀和典章制度的,因此,孔府接待客人,自然是以設置的筵席不同,來區別官級高低的身份了。像「孔府上中下席」,上席便是接待欽差和一二品大官的,格式是圍碟全套,有二海碗、四大碗、六中碗和二片盤等主菜,總計有六十二道菜。

 中席是接待欽差的隨員和三到七品的官員,格式是圍碟半套,有四大碗、四中碗和一燒烤等主菜,共五十道。

 下席是接待欽差的護衛和八九品官員的,格式是圍碟小半套,有二大碗,四中碗和一燒烤等主菜,共二十一道。

 根據趙榮光的《天下第一家衍聖公府食單》記載,孔府的筵席還有「聖府北席」,計收山東和京師的餚饌共一百零二道。「聖府南席」則收江浙一帶的美食共六十八道。「孔府燕菜全席」,以四盞一鍋的一品官燕、把兒魚翅、魚唇扒魚皮、蝦子海參和鴨舌毛貝為主,再配以大中碗各十二,計一百零二道菜。

 另外,據《中國孔府菜譜》記載,「孔府魚翅席」有龍鳳呈祥四高癒A四大件八行件,和四壓菜等四十八道菜。而「孔府海參組合席」則有三十八道、二十九道、二十二道和十四道四種。還有「四四十大碗席」則以不同款式,以十八和十四道菜為主調。

 孔府還有「孔府全素席」、「孔府祭筵」、「孔府十碗供」,「喪祭如意席」、「壽席」、「向慈禧拜壽貢席」、「家常席」等等,那麼多集全國的佳餚,誰會沒吃過孔府菜?

-青州市博物館。2001-06-11.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青州市博物館是這樣描述自身的:「座落在風光秀麗的古青州城西北角,雄踞陽溪湖東岸。西與范公亭公園毗鄰,南可遠眺雲門仙境、駝嶺千尋等風光名勝,近可俯視李清照紀念館及洋溪湖全景,東則可見青州城街容市貌,與雲門山、駝山、范公亭構成一體,形成了風光旖旎,面積廣闊的旅遊風景區。」

 到青州市博物館,當然不是看旖旎的風光,看的是珍貴的典藏文物。這裏的收藏品之中,毫無疑問以「狀元卷」最值得一看了。這份「狀元卷」,是明朝萬曆二十六年,青州狀元趙秉中的殿試原件,是世上唯一的一份「狀元卷」。

 趙秉中是青州益都縣人,二十五歲中狀元,三十歲任會試同考官,三十九歲升為庶子,典試江南,專負選拔人才之責,曾做過禮部尚書,可惜被魏忠賢閹黨迫害,五十三歲時因積憤而在家鄉逝世。他的狀元卷在戰亂中能得以保留,相信是私偷出宮的結果。

 古玉的收藏之中,有馬家冢東漢墓出土的「宜子孫」玉璧,是唯一的一塊有字漢璧。另外的古玉壽星、觀音、如來,都值得一看。

 「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展出了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北宋各個時代的石雕佛和石雕菩薩,造型精美,保留疬原先的鮮艷色彩和貼金。

 這些佛像,是北宋末年被打碎後埋藏於龍興寺,相信是因為政治因素。歷經劫難重拼而成的這批佛像,更為可觀了。

 另外,由明朝仇英摹繪的《清明上河圖》,長八百四十厘米,寬三十三點四厘米,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梁,即現今開封的清明時節情景,有郊外景色、有皇宮場景,人物多達二千零一十二個,這份唯一摹本,也藏於青州市博物館內。

 所以,青州市博物館,能不一看?

-海爾的啟示。2001-06-19.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聽青島海爾集團的一些小故事,深具啟發性。一個企業,在十三年間,成長五千倍,光看這個數字,就夠驚人了。海爾成功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經營精神?

 那是一九八五年,總裁張瑞敏接管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時,那是一個嚴重虧損的企業,製造出來的產品頻遭退貨。有一天,他當疬工人面前,公開用大錘砸碎了退貨回來的七十六台電冰箱,那時一台冰箱的價值,是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

 這使我想起《大宅門》的七爺,他的兒子為了節省成本,配藥偷工減料。他得知之後,公開把價錢七十萬的這批成藥一把火燒了。因為配藥的秘方是秘密,但是「存心天地知」。

 這種勇於把不良品質的產品燒光砸爛,重新奮發向上再創高品質的精神,相信就是成功的要素吧。

 海爾的成功,另一個要素,相信是顧客至上。你對海爾的產品全都不滿意?不要緊,你想要怎樣的產品?比如電冰箱,要嵌在廚房用具一起?要能把果菜魚肉分隔的間隔?成!只要你提出你的需求,海爾就為你度身訂造。

 這可是了不得的觀念。因為大多數消費者都只挑現貨,把最想的埋在心底。有人提出來而又做出來了,那不會是一個人的所需,是很多人的渴望啊!這是不花錢就廣收天下的設計靈感,而且是消費者想要的靈感啊!

 海爾不成功,誰成功?

 還有海爾把存貨以直立式存放,節省廠房平面空間,以電腦來管理,什麼貨品都可以馬上找尋提出。這如果用在香港,光是節省的地皮費,就不得了啊!

 我參觀海爾時,剛好他們用完了一份酒櫃的目錄。我回香港沒幾天,新目錄印出,快遞到我手上。我還不是消費者,服務就這麼周到,海爾精神,多具啟發性!

-未來的衣服。2001-06-21. 手稿 4 葉(影印本)。全文如下:

 未來的生活,是否更令人憧憬?未來的生活,是否會令人更舒適更方便?美國的《大眾科學》雜誌,最近出了一本特刊,專門講述未來的生活,在科技的發展下,如何把舊有的作出改變。

 先從穿衣談起吧。不喜歡試穿衣服的人,在未來的生活中將是快樂的,因為他們不必去試穿衣服了。未來的電腦,只要你把照片和三圍數字輸進去,你理想的衣服尺碼便會顯現。但是,那件衣服真的合身嗎?再按一下鍵盤,穿上那件衣服的你的模樣,便出現了。

 或者,一天到晚換衣服實在太麻煩了,特別是上班時一套,休閑時一套,赴宴會時又是一套,實在麻煩透頂,也讓人傷透腦筋。不要緊,新的電子科技會把你帶到一個嶄新的境地。

 比如你上班時穿了一件白襯衫,中午休息去吃飯時,想來點輕鬆的效果,很簡單,在衣服某個特定部位按一下,選擇就由你了。想穿夏威夷恤?OK,衣服上立刻顯現色彩繽紛的熱帶風情,椰樹美女,大海藍天,甚至仲夏夜之夢的奇景,都可以在衣服上顯現出來。

 還不止呢!當你身在異國,在街上走來走去,都找不到你想找的地方,或者是,你發覺你迷路了,千萬別慌張,再在衣服上按一下鈕,好,奇蹟立即顯現。你的手臂的衣服上,立即出現一幅你附近的地圖,你要找的店不就在前方嗎?你右轉再左轉,便可以回到你熟悉的地方,走不丟的。

 想想看,你去一趟兩個星期的旅行,要帶多少套換洗的衣服?褲子也許可以只帶兩條,但襯衫可要每天替換吧?十四件衣服,都已經固定的,想配合新環境襯托一下卻無能為力了。但是,未來只要穿上這件薄膜電子顯示衣服,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不必大包小包拖著走。

 未來的衣服,是一衣走天涯。

-數字看未來。2001-06-23. 手稿 4 葉(影印本)。全文如下:

 未來的生活是不是那麼迷人?未來的人能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更長壽,甚至長生不老嗎?有些統計數字或者可以帶來思考。

 根據《大眾科學﹏n特刊的報道,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願意永恆地活下去,不過條件是遠離病痛。這些人也許\認為,疾病太折磨人。但不知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寂寞和心靈的痛苦,是不是比疾病更令人不想求生?

 飛碟和外星人,一直是人類之謎,信者自信,疑者自疑,不過調查顯示,有八成五的人相信在宇宙深處,一定存在著有智慧的外星人,而且有四成五的人,認為這些外星人曾經到訪過地球。那麼,在未來的生活裏,人類和外星人的接觸,將會變得頻繁了。人類能無所懼地面對外星人嗎?

 地球儘管到處都受到污染,美國總統布什更說京都條約不切實際,因為那會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那麼,世上任何國家都可以用這句影響經濟發展來忽略環保了。未來,地球會被污染到甚麼程度,可想而知。不過,仍然有八成六的人相信,直至公元三○○○年,人類仍然在地球上生活。

 複製生物已然成功\,複製人仍然處於倫理的爭論之中,但卻有六成三的人,相信在二十五年之內,科學家會複製人類。在這些接受調查的人裏,有七成一仍然認為那是不合倫理的行為。但是,有四成人卻認為,為了幫助不孕的夫婦,那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儘管科學突飛猛進,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卻顯然束手無策。人類已經走到非依賴科技不可了,想回頭去以馬車來作交通工具,以油燈來作照明,已經不可能的事。再加上太陽的熱力,也已推測出一定會耗盡其燃料而失去。地球,終將有滅亡的一天。但依然有三成四的人,不想去知道地球末日是甚麼時候。也許\,這正是人類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的動力來源吧。

• Items 21-40:

-未來的生活。2001-06-25. 手稿 4 葉(影印本)。全文如下:

 《大眾科學》特刊「未來生活」中,有一篇專講家居和上班生活的。其實,從現實生活的日常用品中,加一點想像,也可勾畫出未來二十年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

 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洗臉和洗澡。因為洗臉台上的鏡子和浴缸,都有監測器在裏面,可以對人的身體各部位作出醫學上的測量,比如你的皮膚有沒有感染到病菌,眼睛有沒有患上暫時還未見的眼疾,心跳是多少,血壓正不正常等等,在每日的例常生活中,日日都有數據。有毛病的話,接通互聯網,家庭醫師便會有建議顯示,不必再去掛牌候診了。

 另外,因為忽然有事回不了家,家中的小孩正在等疬你回家燒飯,怎麼辦?一點也不用愁,電子圍裙可以解決一切,一通電話接妥之後,所有飯菜皆可由電腦控制。

 洗衣的問題更是簡單了,未來有互聯網洗衣機,一通電話上網,衣服自動依時洗淨。

 喜歡熬廣式湯的主婦最方便了,絕不會有開了火煮湯,卻因出外打牌忘了熄火,因而把湯煮乾引起火警的事出現。因為,一切都以電腦控制,如有疑問,用電話一接,便知廚房的一切情況了。

 想聽音樂而不騷擾別人,或者家中各人喜歡不同的音樂,都沒有問題,因為只要戴上無耠耳機,家庭自動播放系統便會依各人所需,以最佳音色分別傳到各人耳中。

 至於辦公室,一枝聰明筆就好了,因為你的書寫,聰明筆可以辨認,一切化為數碼,透過互聯網和內聯網,傳達訊息。

 這麼方便的互聯網控制一切的未來生活,可惜調查顯示,只有二成八的人感到無比興奮而已。也許,一切都自動化了,人的時間怎麼消磨?人的創意還能啟發嗎?人的四肢難保不退化,這,才是生活的關鍵所在吧?

-鋼琴世界。2001-06-27. 手稿 4 葉(影印本)。全文如下:

 在城市大學張信剛校長家中,參加了一場文化沙龍,聽李名強教授講述中國人參加世界鋼琴比賽的歷史,相當有趣。最有趣的一件事,卻是和中國鋼琴家無關的。

 原來有一位曾經獲得美國范克萊邦鋼琴大獎第一名的人,幾年後又參加另一項比賽。范克萊邦的主辦單位自然抗議,因為萬一他在那一項比賽中落選,豈非表示自己的評審有問題?還好那人在比賽中總算獲得了第二名。可是,又過了幾年,他又去參加比賽,這回倒是在外圍就被劃走了。他為什麼會那麼愛參加比賽?原來比賽得了名次,可有三年各地演奏的合約。三年之後,就看自己在表演時的技藝有沒有吸引力和造化了。他沒了合約,別人都不請,怎麼辦?只好又去比賽找三年飯碗了。

 所以,像李雲迪獲得去年的蕭邦大獎,未來的前途是否燦爛,還要看他自己的表現,這份持久的表現,比獲獎還更難。

 關於中國人得獎的歷史,始自五五年,傅聰得蕭邦比賽的第三名,但卻是演奏馬祖卡舞曲的最佳人選。五六年在匈牙利的李斯特比賽,劉詩昆也是第三。五七年在捷克,李名強教授也是第三,不過,李教授在五八年的羅馬尼亞終於獲得第一名。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因為一直以來,都是蘇聯第一,主辦國第二,別國的都只拿第三。而更難得的是在五年一次的蕭邦大賽中,九○年和九五年都沒有第一名,但二○○○年卻由李雲迪奪得。

 而且六個得獎名單中,還有同樣是來自深圳的陳薩得了第四名。更難得的是,李雲迪和陳薩,卻出自深圳音專,不是最頂尖的音樂學府。這對同門師兄妹,一下子就在國際鋼琴界造成轟動。不過,也正如李教授說的,在鋼琴世界裏,更重要的,是在未來依然發射光芒。

-科技眼睛看樹葉。2001-06-29. 手稿 4 葉(影印本)。全文如下:

 在英國的《聚焦》雜誌上,看到一篇以電子顯微攝影的相片為主的報道,是講述一些樹葉的奇妙之處,題目是「樹葉的隱秘科學」。那些照片,都是樹葉某部分的放大,看起來,有些像一些其他生物,有些更像一頭外星來的怪獸。

 比如天竺葵的葉,放大了二百四十倍之後十足是一頭多角獸,三隻線眼,四隻如犀牛的光角分佈在上下左右。原來那些眼就是交換空氣的開關,沒有它們,便沒有呼吸。

 有一張看上去人人都會以為那是珊瑚礁內的海葵,卻是一般樹葉的毛髮,在放大了九十五倍後的效果。這些毛髮,會噴出刺激神經的物質,目的是保護樹葉不被食草動物的吞噬。

 包過水餃嗎?先搓好一團麵粉,再捏出一個個小小的粉團,擺在一塊,準備來包肉。那些擺在一起的小粉團,如果拍成一張相片,就和把樹葉的細小細胞放大一百四十五倍的照片極為相似了。

 見過乾貨的魚翅嗎?把西班牙苔蘚的葉子放大一百一十倍便像一塊塊的魚翅,那些像魚翅翅紋的紋路,便是用來保護葉子不致乾枯的設計,令西班牙苔蘚可以在乾旱的日子,也能照常生長。

 把橄欖樹葉經過電子顯微放大攝影之後,便可看到一把把像雨傘的頂篷形狀,不,或者更像一片片的荷葉。而這些「荷葉」,可以防止水分蒸發,以便橄欖樹在缺水時候繼續存活。

 有一張相片,看起來像是在荊棘叢中埋下一個馬鈴薯,保護得好好的,生怕被人拿走。那個馬鈴薯,原來便是香味的來源。有些樹葉,聞上去是芬芳的,靠的就是在電子顯微攝影拍攝下,顯露出來的異狀物。

 用眼睛看樹葉,變化不大,長的扁的有錯齒的心形的等等而已,但在科技眼睛下,樹葉的變化無窮,而趣味也是無窮。

-又想去陝西。2001-07-03. 手稿 4 葉葉首:7/3。全文如下:

 「二○○一年香港‧陝西省投資貿易洽談會」,已在會展舉辦完畢。開幕那天,我冒雨前往,主要是見見去年往西安時,熱誠招待我們的老朋友——陝西省文化廳的羅振綱處長,以及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的陳麗小姐。

 起先我以為那只是貿易洽談,主要是介紹陝西省的產業發展,沒想到還有一塊區域,展出的是當代書畫和民間手工藝。上回去西安,主要是看博物館,從半坡、法門寺到兵馬俑,一個星期短短的,看也未看夠,所以當代書畫和民間藝術,根本沒有時間去觀看。這回好了,有機會看上一看。

 這次來香港展出的畫家,是西安美術學院的趙煥和趙文發,書法家是省文聯的胡樹群和省書法學院的李成海等,以及篆刻家趙熊,書和畫都有自成一格的創意。在民間藝術方面,展出的是胡新民的泥塑和馬勺臉譜、汪天喜的皮影、呂會琴的布繡和王西安的剪紙。羅處長介紹王西安小姐給我認識時,還特別叫我仔細觀看她剪的對聯。為什麼?原來她是不認識字的,但剪出來的對聯,字字清晰有力,實在佩服。

 看著這些書畫和民間藝術,我又有一種衝動,想去再訪陝西,去感染那深厚源遠的歷史文化,去體會作家賈平凹感嘆的「秦磚漢瓦」和「靈性之地」所散發出的山河更易的氣息,去品嚐那充滿文化色彩的秦菜,去啃一啃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的「石子鏌」。

 說真的,站在會展的陝西書畫展覽區,看著那些藝術家或書或繪或剪或篆或塑或繡的一件件藝術品,我口腔裏,竟然浮上了陝西「老童家臘羊肉」、「粉湯羊血泡饃」、「岐山臊子麵」和「千層油酥餅」的香味。陝西,好想再走一遭。

-愈大愈好。2001-07-05. 手稿 4 葉(影印本)。葉首:7/5

-頭髮果是煩惱絲。2001-07-07. 手稿 4 葉。葉首:7/7

-電影。2001-07-09. 手稿 4 葉。葉首:7/9

-人醜無罪。2001-07-31.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看見一篇名為《底線》的文章,頗有所感。文章說,用文字或漫畫來挖苦一個人,應該有底線。文章又指出,一本以挖苦一位女高官為題材的漫畫,把女高官的頭髮、身材和臉上的一顆痣用來嘲諷,是逾越了底線。因為一個人的美醜,是沒有罪的。畫漫畫的人,他的母親,難道就是一個完美的大美人?不然,他母親也有罪,要被挖苦一番?真的,現在的香港傳媒,已經超過了所有自由批判的界線,變成人身攻擊式的謾罵,且引以為傲,實在是香港的悲哀。

 人的臉上長了一顆痣,那是遺傳。一個人的身材是否好看,也是遺傳。如果這也成了原罪,那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揹負著這份原罪,相信連罵人的人,挖苦人的人,都有著可以被別人罵得更兇,挖苦得更厲害的醜陋之罪。世上的人,有完美的美人嗎?《淮南子‧說山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這才是對人類樣貌的真正了解。再美麗的人,也會如阮籍《詠玉川子作》說的:「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以挖苦別人醜陋為能事的畫漫畫的人,多想想自己,多想想時間的無情魔力吧。老舍在《四世同堂》說得好:「全胡同裏的孩子,不管長得多麼醜,身上有多麼髒臭,都是李四媽的『寶貝兒』。」寫文章、畫漫畫的人,應該先培養自己先有「李四媽」的精神,所譏諷的,才能深入,才能是永恆的人性中的醜啊!香港之所以被人認為是沒有文化的地方,原因就在這裏。以人類天生的醜來作諷刺,所顯示出的,正正是諷刺者心中的醜陋。人類值得諷刺的,應該是人性的醜惡。但缺乏了「李四媽」的愛,又豈能窺視人性?香港人的文章和漫畫,就只能是低俗文化的層次而已。

-對魚的思考。2001-08-20.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看新聞報道,二個月的休漁期結束,漁民又可以出海捕魚,但首日捕捉到的魚,比去年還少,而且多是低價魚。魚獲量少了,但魚價並未上漲,原因是漁民表示經濟不好,怕漲價後會少賣。

 這使我想起在八月號的《焦點》雜誌上,有一篇報道的題目是「北海的魚危機」。報道說北海的漁民減少了,但不表示捕魚量減少了,只是捕魚技術進步,機器取代人工的結果。這篇文章的結語很值得思考:魚是野生動物,而且是唯一被大量捕撈的野生動物,魚的再生不是靠養殖和科學的計算,而是自然的規律。

 是人,在破壞自然的規律。五十年前,魚是窮人的蛋白質。如今,從肉類補充蛋白質的功能已減退,因為紅肉會導致血管阻塞,所以要吃魚,如今,魚比肉還貴。難怪西方的生態學者說,漁民是「危險的人種」了。

 世界就只有那麼一丁點兒大,魚,就算明知環境惡劣,又能逃到哪裏去?《關尹子》說:「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這話後來成了「魚千里」一詞,表示魚游千里。後來更引申來比喻這是徒然無益的追求不止而已。黃庭堅詩:「從師學道魚千里,蓋世成功黍一炆。」陸游詩:「不悟魚千里,終歸貉一丘。」

 世人其實和魚一樣,只是在小小的圈子裏打轉,就以為擁有了世界。人在世界各地以科技來捕殺魚類,難道非要到海裏都沒有了魚,才能領悟地球資源原來只是那麼有限嗎?

 李賀「題舊夢」:「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董懋策的註解說:「魚目淚目也。」人類竭澤而漁,到時候,就恐怕要魚目對魚目,淚眼看淚眼了。

-羊。2001-08-26.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想起豬,自然想到羊。因為《中國飲食史》卷一中說:「在馬家窯文化、紅山文化、齊家文化等遺址都出土不少人工飼養的羊骨,北方岩面上有不少羊群形象。」所以我國飼養羊和吃羊,也有悠久的歷史。

 從身邊的朋友觀察,只有北方人喜歡吃羊,南方人一聽見羊字,就大搖其頭,彷彿那股羊羶味已經吹到身邊似的。廣州的別名是羊城,但廣州人卻少吃羊,怪哉。

 我喜歡吃羊,常常對朋友說,不吃羊肉一身騷,結果有幾位朋友不知是真的怕惹上一身騷,還是敢於冒險嘗試,一試之下,反而愛上了全羊宴。我有位長輩做凍肉進口,有一回買了一貨櫃的羊舌頭回來,送去飯館試做,用滷汁來滷,好吃得很。

 廣東人把舌頭叫做疂,所以羊舌頭叫羊疂,這叫法對羊來說真是對極了,因為假如去查字典,「羊舌」一詞的解釋,竟然是「複姓、春秋時晉有羊舌肸。見《左傳‧襄公十六年》。」天呀,我們吃「羊舌」,豈非吃人?其實羊本身也是姓氏,《左傳‧宣公二年》便記述春秋時有個叫羊斟的人,不知他弟弟是不是叫羊酌?

 綿羊模樣可愛,山羊相貌勞碌,羊的形象,不是挺好的嗎?可是寧太一《燕家雜詩》說;「曉聞雲霧蔽長安,羊胃羊頭天晝寒。」羊頭羊胃,竟然是指猥賤小人和濫污官吏。而《史記‧項羽本紀》也說:「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斬之。」韓愈《鄆州溪賞》說:「孰為邦蟊,節根之螟;羊很狼貪,以口覆城。」《官場現形記》的序也說:「羊狠狼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

-話鴨。2001-09-13. 手稿 4 葉。全文如下:

 提起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的雞,自然不能不談同一本書內提及的鴨。

 根據屈大均的記錄,在廣州沿海的田裏,盛產著蟛蜞——這些蟛蜞在膏肥時捕而加工後,便是中環「鏞記」酒家賣得最多的「禮雲子」了,而元朗「大榮華」酒家則再加上蟛蜞肉一起製成「蟛蜞醬」,煮肉、豆腐、竹筍,非常鮮美。蟛蜞吃的是穀芽,因此為害農田,捉不勝捉。怎麼辦?靠的便是鴨,因為鴨會在春夏二季捕食蟛蜞,到了秋天,鴨的食料是田裏遺留下來的稻,因此非常肥大。正因為鴨有這個功能,鄉間村落便大多養鴨。秋收時鴨價很賤,而佃戶納租,亦以鴨為副替代品。不過這是海鴨,味道帶腥,並不好吃。好吃的是山鴨,以南雄煙鴨最好,從化的鴨次之。

 廣東地區還有寶鴨,亦叫做琵琶鴨,形狀似鳧但較小,頭上有綠毛,身體有彩紋,是屬於鴛鴦一類,喜歡在池塘內戲耍。廣東漁歌說:琵琶洲上瑟琶鴨,一樣鴛鴦兩樣看。

 也有野鴨,比家鴨稍小,喙短尾長,能耐寒,喜歡鑽入水中覓食白蜆,所以又叫做蜆鴨和水鴨。在重陽之後到立春之前捕食最佳,對病人有益。屈大均自己賦詩說:「十月南風白蜆肥,紛紛水鴨擦船飛。」

 「鴨」字在現代語之中,有指男性出賣色相的意思。在《水滸傳》裏,武大郎曾說:「含鳥猢猻,倒罵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漢子,我如何是鴨?」這鴨,卻是烏龜王八。

 陸游《掩門》詩說:「硯潤蟾疏滴,香殘鴨尚溫。」這鴨可不是尚有餘溫的佳餚鴨肉,而是鴨形的香爐。

-話缶。2001-10-03. 手稿 3 葉。影印本(葉 3)第 3 葉葉首:3 October 2001

-話缶(葉 3)。2001-10-03. 手稿 1 葉

-話缶(葉 4)。2001-10-03. 手稿 1 葉

-人無寸高。手稿 4 葉

-人離不了的藥。手稿 4 葉。影印本(葉 1-3)

-三話「阿」。手稿 3 葉(影印本)

-大山擋不住。手稿 4 葉。葉面:大山擋不住(4 頁)。葉背:啟發性的話(4 頁)

-大明湖。手稿 4 葉

-山東行。手稿 4 葉

• Items 41-60:

-中國人眼中的黃色。手稿 4 葉

-文學世界裏的紅。手稿 4 葉

-方便。手稿 4 葉

-牛。手稿 4 葉

-加稅有感。手稿 4 葉

-失去的香。手稿 4 葉

-由九轉大腸談起。手稿 4 葉

-由海豚想起。手稿 4 葉

-再話「阿」。手稿 3 葉(影印本)

-吃在濟南。手稿 4 葉

-吃海南菜。手稿 4 葉

-曲阜特產。手稿 4 葉(影印本)

-你要的是什麼。手稿 4 葉

-你要的是什麼(影印本)。手稿 4 葉(影印本)

-你離不開的油。手稿 4 葉

-改變自己。手稿 4 葉葉面:改變自己(4 頁)。葉背:名字的玄機(4 頁)

-初吃魯菜。手稿 4 葉

-幸福。手稿 4 葉

-松與梁錦松。手稿 4 葉

-歧視之奇。手稿 4 葉

• Items 61-80:

-法援。手稿 3 葉(影印本)

-泳之美。手稿 4 葉

-青島的味道。手稿 4 葉

-青島真好。手稿 4 葉

-要。手稿 4 葉

-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手稿 4 葉

-紙的隨想。手稿 3 葉(影印本)

-草。手稿 4 葉

-記憶力。手稿 4 葉。影印本(葉 1-3 )

-財爺的「錦」。手稿 4 葉

-退退退。手稿 4 葉。影印本(葉 1-3 )

-閃電。手稿 4 葉

-參觀海爾集團。手稿 4 葉

-情緒要發洩。手稿 32 葉。葉面:

 [1] 情緒要發洩[葉 1-4](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2] 天下第一[葉 5-8](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3] 名片管理[葉 9-12](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4] 不應有恨[葉 13-16](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5] 水母、名片及其他[葉 17-20](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6] 自嘲[葉 21-24](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7] 為什麼會肥?[葉 25-28](2001/03/23)(文匯報隨想國)

 [8] 笑的科學[葉 29-32](2001/03/25)(文匯報隨想國)

  笑也有科學?

  當然有,只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笑,就是笑的科學了。比如,去研究一千多人為什麼會笑,和他們是怎樣來笑,便是笑的科學了。別笑這笑的科學,因為就是太少人去研究笑,才令笑這門學問,未能成形而已。

  在人類世界中,語言儘管有千百種,而且都不能溝通,但是,只要發出 H 的音,語言便被超越了。比如 H 加 A,就是哈哈,H 加 O 就是呵呵,H 加 EE 就是嘻嘻。笑聲,是天下皆通的語言。透過笑,人與人便得以聚合在一起了。

  有位叫羅伯‧普羅溫的心理學博士,便是笑的科學的研究者,他花了十年時間去研究這門冷門的學問,得出的結論,就是透過幽默和遊戲的笑容和笑聲,令人與人得以緊密結合。

  他和三個大學生,一開始便一起觀察了一千二百個在自然環境下發笑的人。他們無論在什麼地方,一聽見有笑聲傳出,便去追問是誰令人笑,是什麼人在笑,令人笑的人說了些什麼話,發笑的人為什麼會笑等等問題。

  他們的發現很有趣,就是說話的人自己笑的數目,比聽了之後會笑的人,多出百分之五十。其實這也是個古老的笑話了,就是老闆講的笑話,通常是一點也不好笑,只是身為員工,不笑的話,有被炒的危機存在,不得不笑。但是,這樣的老闆如果真以為他講的笑話很好笑,而去對他的朋友說時,朋友可不需要給面子,自然就笑不出來了。

  他們的另一項發現是,日常用語有時比笑話更易讓人發笑。比如簡簡單單的「你去了哪裏了?」或者「遇到了我也很高興」這類客套話,對方聽了通常都會笑。正如在電影院裏問朋友「來看電影呀?」在廁所裏問「上廁所呀?」一樣,比笑話更易令人發笑。

 葉背:

 [1] 美式消費生活(頁 1-2)([葉 1-2]背面)(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2] 催眠([葉 3-6]背面)(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3] 中藥天地廣([葉 7-10]背面)(undated)(文匯報隨想國)

 [4] 政經話語暴力的特質([葉 11-18、32]背面)(明報月刊 2001/04)

 [5] 香港人為什麼贏打輸要?([葉 21-31]背面)(undated)

-創意。手稿 4 葉

-飲杯。手稿 4 葉

-新菜與舊菜。手稿 4 葉

-詩禮銀杏。手稿 4 葉

-話民謠。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石。手稿 3 葉

• Items 81-100:

-話好。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血。手稿 3 葉

-話狂。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刮。手稿 3 葉

-話幸。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拉」。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狀元。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阿」。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炭。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飛。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海。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疸。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推」。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涮。手稿 4 葉

-話船。手稿 4 葉。影印本(葉 1-3 )

-話雀。手稿 4 葉

-話欺。手稿 4 葉

-話愁。手稿 4 葉

-話經濟。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厭」。手稿 3 葉(影印本)

• Items 101-120:

-話戰。手稿 4 葉

-話鮪。手稿 3 葉(影印本)

-話鴿。手稿 4 葉

-話雞。手稿 4 葉

-話鯊。手稿 4 葉

-話鵝。手稿 4 葉

-話鑽。手稿 4 葉

-遊孔林。手稿 4 葉

-遊孔廟。手稿 4 葉

-睡眠與病症。手稿 4 葉

-網球拍。手稿 4 葉

-蒲松齡寫降雪的地方。手稿 4 葉

-說謊。手稿 3 葉(影印本)

-銀髮族。手稿 4 葉

-噴火式戰鬥機。手稿 4 葉

-寫作環境。手稿 4 葉

-豬。手稿 4 葉

-儒學誕生地。手稿 4 葉

-學者能隨便稱呼嗎?。手稿 4 葉

-燈的隨想。手稿 4 葉

• Items 121-124:

-濰坊行。手稿 4 葉

-舊。手稿 4 葉

-聽音樂。手稿 4 葉

-變。手稿 4 葉

Dates

  • 2001, undated

Language of Materials

In Chinese.

Conditions Governing Access

Note 1: Contains personal data or sensitive information; access restricted

Conditions Governing Use

Note 2: Copyright restrictions may apply

Extent

124 item(s)

Creator

Repository Details

Part of the CUHK Library Archival Collections Repository

Contact:
Special Collections Reading Room
3/F,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